中新網濟南5月21日電 (王曉慧)一件普通的白襯衫,呼應著花白的鬍鬚和頭髮,深陷的雙目透著柔和的光,眼前的這位外國老人,就是著名漢學家、現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和比較文學系教授浦安迪(Andrew H.Plaks)。
  雖已是德高望重的學者,浦安迪先生在接受採訪過程中仍稍顯靦腆。開口就是聲音輕柔又緩慢的中文,需要一直豎著耳朵才能聽清。錢鍾書先生曾經評價他為同代人中“公認的最為優秀的漢學家”。
  浦安迪精通漢語、日語、俄語、法語和希伯來語,還懂得匈牙利語、羅馬利亞語、希腊語、拉丁語、阿拉伯語、土耳其語、意大利語等十幾種語言。眼下,這位漢學家正在將《紅樓夢》翻譯成希伯來語版本。“沒有人會不喜歡《紅樓夢》,這本書太好了。”浦安迪說,《紅樓夢》是一本很難評價的書,《紅樓夢》還原了三百多年前的中國社會。浦安迪喜歡古老的遙遠的中國,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他透過比較文學的專業視角一讀再讀,寫出了論文《中原型和寓意》。
  談及本屆尼山論壇的主題“不同信仰下的人類共同倫理”,浦安迪表示,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浦安迪是猶太人,在閱讀《紅樓夢》的過程中,“一直在比較儒家倫理和猶太倫理的異同之處,眼下,將《紅樓夢》翻譯成希伯來語版本的最大困難,則是三百多年前的很多東西和說法都已經消失了。”
  關於儒家學派和猶太教的異同之處,浦安迪在論壇第一天為山東大學的師生們從“天生本性”比較了儒家學派和猶太教的異同。為了能夠將這一問題清楚表述,浦安迪從兩者的傳統經典文獻入手,運用語言學、文本分析等方法,在兩個文明之間實現科學對話。“雖然儒家和猶太教傳統所使用的人性一詞有諸多不同的涵義,但兩個傳統在討論人性的內容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共通之處,人性是善還是惡的張力也在兩個傳統的思想脈絡中具體展現出來。”浦安迪說。
  浦安迪,1945年生於紐約,從小表現出了出色的語言天賦,大學期間與《紅樓夢》結緣,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西文化比較,中國古典小說、敘事學,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代表作品有:《〈紅樓夢〉中原型和寓意》(Archetype and Allegory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中國敘事文:批評與理論文匯》(Chinese Narrative: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明代小說四大奇書》(The Four Master works of the Ming Novel)等。(完)  (原標題:漢學家浦安迪:儒家和猶太教在探討人性上相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z79uzdn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