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27日電 (記者 丁棟)27日在北京發佈的《印度洋地區發展報告(2014)》藍皮書指出,印度洋地區是中國戰略通道的關鍵地域,在利用公共秩序保證海上通道安全的同時,應積極嘗試建立補充性的通道備份,形成有效對沖,避免其他國家以海上通道安全訛詐中國。
  藍皮書由雲南財經大學印度洋地區研究中心與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報告認為,印度洋沿岸是中國主要的貿易路線和貿易通道,在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對於中國都有著相當的重要性,為了確保自己的正當利益,維護和平崛起的戰略通道,中國必然需要加強在印度洋存在。
  “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是中國能源生命線之一,進口能源的80%通過這條通道,”在發佈會上,資深外交家、印度洋地區研究中心理事長吳建民表示,隨著2013年中國的外貿總額達到4.16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印度洋地區的重要性也在迅速上升。
  吳建民表示,世界上各主要大國在印度洋地區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既有利益匯合點又有利益分歧點,這是客觀存在。把註意力放在各方利益的匯合點上,開展多種領域的合作,擴大共同利益,建立各種形式的利益共同體,這就會使各國之間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亞洲崛起首先需要印度洋和太平洋兩大地區的融合,這兩個地區通過馬六甲海峽相連,”藍皮書主編、雲南財經大學印度洋地區研究中心汪戎認為,對中國來說,在該地區完全依靠自己的硬力量確保利益的實現,這一策略成本極高,也不現實。在現階段,中國的考量主要是在該地區提高國際地位,樹立大國形象。
  藍皮書指出,當前,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成為各國矚目的焦點,源於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雙重考量,當前印度洋地區內部的經濟聯繫還很弱,但經濟增長速度很快,發展潛力巨大,有望成為地區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這一目標有待於通過與西太平洋國家特別是中國的合作才能得以實現。
  藍皮書建議,中國的南亞和印度洋政策,應該立足於長遠,保持耐心,量力而行,堅持廣泛多邊參與,充分發揮地區合作機制的重要性,主要依靠市場手段,以共贏的方式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通過漸進的、有層次的政策與策略實現國家利益。(完)  (原標題:藍皮書:中國應在印度洋建立補充性通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z79uzdn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